Talk:中国空军史

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。
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
这些算不算空军?[编辑]

放风筝、放信鸽、放孔明灯的算不算空军?──艾克 Ike路克 Look·托克 Talk·切克 Check2013年5月3日 (五) 07:42 (UTC)[回复]

外部链接已修改[编辑]

各位维基人:

我刚刚修改了中国空军史中的1个外部链接,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。如果您有疑问,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,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。我进行了以下修改:

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。

祝编安。—InternetArchiveBot (報告軟件缺陷) 2017年9月8日 (五) 21:13 (UTC)[回复]

中華民國空軍史[编辑]

原本放在中華民國空軍歷史之下,但是內容過於冗長、細節,應該置於此頁面下,所以暫時搬遷到討論區。--Chitalee留言2019年7月25日 (四) 09:44 (UTC)[回复]

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除了裝備持續接受美國援助全面換裝美式機種外,也接收日軍降機及工廠,組織架構也另外進行調整及改組,1945年9月裁撤了中美空軍混合團另行成立了「空軍第一聯隊」指揮戰爭期間由混合團指揮的一、三、五大隊,原先的航空委員會也正式於1946年6月改組為空軍總司令部,下轄5個軍區司令部,總編制人員數為129700人,作戰用飛機共556架。全空軍共編制為8個大隊又1個中隊的作戰單位。 為配合空軍番號整編及機種統一,自1946年6月起,空軍各主要作戰部隊番號及配備機種如下:

飛龍計畫[编辑]

1962年1月12日,美國中情局駐臺北代表克萊恩英语Ray Steiner Cline向蔣經國表示,將裝有電子反制設備之C-123運輸機予臺灣,便於反攻大陸時特種作戰空投之用,此為中華民國國防部所稱之「飛龍計畫」[1]之始。9月時,國軍已有30名飛行員赴北卡羅萊納州接受C-123機飛行訓練;1963年2月,美方5架C-123運抵臺灣;7月2日,國軍結訓飛行員駕駛C-123機,在南越執行了首次任務,並在榮市以西之山區空投了代號為「巨人」(Giant)之特戰部隊。[2]

1964年2月,美方再與蔣經國商議。美方決議加強對越北之敵後作戰情報工作,商請中華民國同意美國徵求選用駕駛該型飛機共9個組的空勤人員,並要求中華民國現役空軍飛行員以退役身分轉任中華航空公司,受當時美國支持的越南航空公司雇用,由駐越美軍司令部特戰組節制指揮,協助空投南越情報員至越北。[3]

此任務一直持續到1968年間結束。—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Chitalee對話貢獻)於2019年7月25日 (四) 10:46 (UTC)加入。[回复]

  1. ^ 關於飛龍計畫的解密檔案,可在國史館查到,但國史館目前不開放網上閱覽,需親至觀看;與此相關的諸多特種任務計畫,如南星、快刀、新生、野龍、神龍等計畫,不在此文討論範圍內,故略過。
  2. ^ The Way We Do Things-Black Entry Operations into North Vietnam,Thomas L. Ahern(英文)
  3. ^ 〈蔣經國與納爾遜會談紀要(四)〉,《蔣經國總統文物》,國史館藏,典藏號:005-010301-00006-007,入藏登錄號:005000000120A。